《一个女人的史诗》

《一个女人的史诗》是我读过的第二部严歌苓作品,感觉这本书中的小菲和《陆犯焉识》中的婉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都描述了一个为爱痴狂,掏心掏肺,不计付出的女人,执着着爱着风流倜傥的才子,只是婉瑜静、聪明,小菲闹、笨拙。相比来说,我更喜欢《陆犯焉识》,故事背景更加辽阔,爱情也更加浪漫。《一个女人的史诗》里有太多琐碎的鸡毛蒜皮的小细节,给人的感觉就像书中描述的潮湿的小城,读起来让人有点忧郁。

对于《一个女人的史诗》中的男女主角,我个人都不太喜欢,一位极度笨拙痴狂,一位极度自恋清高,这样的结合两人怎么会幸福?虽然书中小菲的结局是幸福的,但是这个故事的原型严歌苓的父母的结局却是悲凉的,作者的母亲爱父亲,她曾用过一个很有趣的象声词“哼哧哼哧地”去爱来形容,一腔执著却换来父亲最终的背叛,我觉得这才是这种结合真实的结局。

小说里我最欣赏的男性是都汉- 侠骨柔肠,有情有义的真汉子。小说里描写最生动的是小菲妈,几句对话就把一位处事精明,言辞犀利的小城女性描述到极致。我觉得小菲妈是中国典型的隐忍坚强的女人形象,一辈子围绕着柴米油盐操心忙碌,市侩又要强,让人看着心酸。

刚刚在写书评时发现09年竟然拍了同名电视剧,苏菲的扮演者是赵薇,和我心中想象的样子挺贴合的,咋咋呼呼,真实率真,不是很惊艳又有独到的美。欧阳萸的扮演者是刘烨,刘烨确实有那种上海知青的感觉,有玉树临风的外表,阴郁淡然的气质。不知道电视剧是不是好看,但是演员我觉得选对了。

阅读剩余部分

读《上海生死劫》与《乌合之众》

《上海生死劫》(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)是郑念写的个人回忆录,记述了从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84年在美国生活的这段时间的个人经历。 书中既详细地记录了各种政治事件,也仔细地记录了这些事件怎样影响到她个人,并力图分析这种个人和政治事件之间的关系。

(一) 优雅的郑念

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的时候,着实被惊艳到了,这位70多岁老人的笑脸,让我注释良久,优雅、坚毅、高贵,绝对是位美丽有气质的老太太。我不禁想,多希望70多岁我也能有这样的眼神和仪态,‘比骨瓷更美更硬的灵魂’来修饰这位女士,实在太贴切不过。

入狱六年半,虽然受尽折磨、殴打、审讯、肮脏、饥饿、病痛、孤独、对亲人的苦苦思念,即使经历这样的遭遇,郑念,依然能在狱中表现出自己天生的傲气和贵气,保持独立思考,坚守自己的尊严,不肯为了减刑的诱惑而撒谎、投降。

想起文革中,多少人为了自保,而妥协,而出卖自己的灵魂,我深知在那样的惨无人道的虐待下,一般知识分子很难保持铮铮铁骨,即使灵魂做的到,被折磨的肉体做不到,但是郑念这位出狱时只有83磅的女性做到了,所以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,除了对那个红色年代深深的无奈,也看到了郑念带给读者的力量。

511-HeJGHlL.jpg

阅读剩余部分

《陆犯焉识》文摘

《陆犯焉识》我觉得写的挺好看的,故事很传奇,文字很灵动,作者对人性,对爱情的描述都很有深度。我一直喜欢这样浓墨重彩描写女性,又有很长时间跨度的书,比如《京华烟云》《长恨歌》《半生缘》。。像是在读一个人的史诗,因他们的各种悲欢离合而感动,而反思。

这两天趁热又把这本书看了一遍,节选了几段文摘:

(一)爱情

也许他的逃亡就为了这个目的:要当面告诉婉喻,他什么都记得,正因为记得,他现在知道那么多年他自己误了自己,也误了婉喻。他要婉喻原谅,他最好的年华没有给她。他一定要婉喻原谅他对她的心不在焉,在她身边的他仅仅是一份面带微笑的在场。

他要告诉她,老浪子是冒着杀头的危险回来的。他是被你婉喻多年前的眼神勾引回来的。他太愚钝,那些眼神的骚情他用了这么多年才领略。他再不回来就太晚了,太老了。

我六十岁的祖父在雪地里打滚的时刻,那种近乎气绝的欢乐,那种无以复加的疲惫,我是能想象的。我想象中,他像一个活了的雪人,连滚带爬地往场部礼堂靠近。如同史前人类那样,此刻对于他,火光的诱惑便是生的诱惑。他一定想到很多。也许想到他的一生怎样跟妻子发生了天大的误会,把爱误会过去了。

就是那么个唇齿的小动作,就是那样的一抬眼,一抿嘴,婉喻做得都那么精巧细气。这精巧细气让人对她眼角的细纹、缩水的身高、小了的发髻、干缩的皮肤都可以忽略不计。陆焉识看得入迷了,眼泪哗哗地往下流自己却毫无感觉。

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,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。这是自由的代价,也是自由的赏赐。

阅读剩余部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