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西米亚女子-三毛

第一次读三毛的书,是大二的时候,那段时间疯狂的看了很多的书,从余华看到路遥,从曹雪芹看到三毛,还有七七八八早已想不起来的书。隔了这么久,三毛全集里面的故事几乎全部忘了,只隐约的记得这个叫三毛的女子,在与世隔绝的世界的尽头,在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撒哈拉沙漠,过着有滋有味的朴素日子。

我周围三个女性朋友,她们都曾经跟我说过喜欢三毛的书,最近问她们还记得书里的内容么?她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,早就忘记了。。书读了就忘,读了有啥用?(想起了《疯狂的石头》里那个贱贱的手机铃声:你打电话我不接,你打它有啥用啊)

跑题了,说说我重读三毛的感受吧。

20140414204028380.jpg

(一)三毛是怎样的人?

在我看来,三毛是个极度敏感,浪漫,善良,热爱生活,万水千山走遍的波西米亚女子。

“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,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,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的生活轨道,做出解释不出原因事情。”

“生命的过程,无论是阳春白雪,青菜豆腐,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,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!”

“这儿(沙漠)有什么吸引我?天高地阔、烈日、风暴、孤寂的生活有欢喜,有悲伤,连这些无知的人,我对他们一样有爱有恨,混淆不清,唉!我自己也搞不清楚。”

“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,我尚且知道珍爱它,每一次日出和日落,我都舍不得忘怀,更何况,这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,我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。“

“在下午安静得近乎恐怖的大荒原里开车,心里难免有些寂寥的感觉,但是,知道这难以想象的广大土地里,只有自己孤伶伶的一个人,也是十分自由的事。“

“(沙漠)照片居所看似苍凉凄惨如下地狱,实在内心幸福无边如上天堂。”

"自由是多么可贵的事,心灵的自由更是我们牢牢要把握住的;不然,有了爱情仍是不够的。"

“自由自在的生活,在我的解释里,就是精神的文明。“

阅读剩余部分

碎片知识(二)

“幻方秋叶PPT”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公共号(微信号:PPT100),最早的时候是看秋叶的博客,后来买了《跟秋叶一起学PPT》,然后就开始关注他们的公共账号了,除了介绍PPT,excel的一些制作技巧,微信号中也分享了很多拆书文章。继续做个勤劳的搬运工,搬运几个我喜欢的小知识到这里~

(一)马斯洛需求模型
25182005-e6d1cf150ccc40819745d65a421e0dd0.jpg
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·马斯洛于1943年在《人类激励理论》论文中所提出“人类需求层次模型”。他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种。

生理上的需求:吃饭、睡觉、温暖、性
安全上的需求:有属于自己的地方住、有工作保障、身体健康、不受坏人的侵犯
情感上的需求:朋友、爱人、亲人
尊重上的需求:有社会地位、权力、金钱
自我实现的需求:个人的独特性、个人潜能、追求卓越
另外两种需要: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。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排列中,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。

(1)人的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,按层次逐级递升,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,可以变化,也有种种例外情况。比如古代的贤人,往往是不追求物质丰裕,直接追求高质量的精神或政治抱负的。

(2)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,一是人人都有需要,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,另一层需要才出现;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,首先满足迫切需要;该需要满足后,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。

(3)马斯洛认为同一时期,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,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,对行为起决定作用。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。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,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,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,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。

原文链接;拆书23:马斯洛需求模型

阅读剩余部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