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未来简史》读书笔记
去年看了尤瓦尔·赫拉利的《人类简史》,视角宏大,观点新颖,严谨有趣。今年新书《未来简史》(Homo Deus: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)一出版,老赵就买了,看完了兴奋的推荐给我看,码农之所以见到这本书这么兴奋,看过下面的读书笔记你就知道了~
不爱读史也不明智的我一直对未来更加好奇,我不关心人类(智人)是怎么来滴,我更关心人类是怎么没滴。。。
《未来简史》对未来有几个大胆预测(敢于预测未来的人都是不怕被打脸的),当然书中第三章中有更详细的案例/数据支撑:
(一)大多数工种将被人工智能取代,人工智能将人类挤出就业市场;
“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,99%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。人工智能要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,只要在特定行业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超越人类,就已足够。2013年9月,牛津大学的卡尔·弗瑞(Carl Benedikt Frey)及迈克尔·奥斯本(Michael A. Osborne)发表了《就业的未来》(The Future of Employment)研究报告,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20年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。根据他们所开发的算法估计,美国有47%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。例如到了2033年,电话营销人员和保险业务员大概有99%的概率会失业。运动赛事的裁判有98%的可能性,收银员97%、厨师96%、服务员94%、律师「助手94%、导游91%、面包师89%、公交车司机89%、建筑工人88%、兽医助手86%、安保人员84%、船员83%、调酒师77%、档案管理员76%、木匠72%、救生员67%。
AI从alphago战胜李世石开始,人工智能在所有的领域全面否定人的价值,可以写出大师级别的诗歌和音乐,人类除了感到愤怒,也无能为力。”
(二)大多数人类沦为“无用的阶级”
“到了21世纪,我们可能看到的是一个全新而庞大的阶级—被人工智能取代的“无用的阶级”: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、政治或艺术价值,对社会的繁荣、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。
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,无用的大众什么事都不做,整个社会也有能力喂饱这些人,让他们活下去。然而,什么事能让他们打发时间,获得满足感?人总得做些什么,否则肯定会无聊到发疯。到时候,要怎么过完一天?答案之一可能是靠药物和电脑游戏。那些对社会来说多余的人,可以多花点时间在3D虚拟世界里;比起了无生趣的现实世界,虚拟世界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刺激,诱发更多情感投入。”
(三)大数据将是人类自由意志的终结,数据“比我更了解我自己”,信数据得永生
“过去的人文主义呼吁着:“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!”而现在的数据注意则呼吁:“聆听算法的意见!”
在数据主义社会,我们会让谷歌替我们做出选择,我会说,“听着,谷歌,约翰和保罗都在追求我,他们两个我都喜欢,但喜欢的方式不同,我很难做出决定。根据你了解的信息,你的建议是什么?”
然后谷歌会回答:“哦,我从你出生那天就认识你了。我读了你所有的邮件,录了你所有的电话,知道你最喜欢的电影,你的DNA和你心脏的所有生物统计学历史。我有你每次约会的数据,我可以给你展示每次你和约翰或者保罗约会时,你每一秒的心率、血压、血糖水平的图像。很自然地,我对他们两人的了解也像我对你的了解一样详细。在所有这些信息的基础上,根据我的高超算法和几十年来几百上千万恋爱关系的相关数据——我建议你选择约翰,因为选择他从长远来看有87%的概率会让你更满意。”
(四)阶级不平等再升级;
1.富人可以选择或者改写自己的DNA,让自己的下一代更加聪明美丽。或许也可以通过生物工程、半机械人工程、非有机生物工程将自己经过升级的超人类。
2.人工智能的强大算法将被控制在极少数精英手中,造成前所未有的社会及政治不平等。“他们就是控制算法的精英。算法不能理解这些精英,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需求,这些人才是世界的主人,站在算法系统背后,做最重要决策的人。普通人听算法的,算法听他们的。而这些精英,就已经不是普通的“智人”,而是掌控了算法,并通过生物技术战胜了死亡、获得幸福快乐的——“神人”。他们才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,是人类进化而成的新物种。”
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和数据主义的拥戴者,老赵这个小小的算法码农对于很多文中观点非常认同,大概觉得数据主义的时代终将到来。借用刘瑜的一段话改编下: 历史的潮流,浩浩荡荡,势不可挡,那些热诚拥抱人工智能的人,庆幸你们的时代即将到来吧,那些感到人工智能是人类威胁的人,庆幸你们的时代还没有过去吧!
----------我的一点胡思乱想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