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一样的她——王小慧
我一直对有才有趣的人非常有兴趣,碰到一位就会深挖,想要通过了解他/她的人生“云体验”下不同的生活。最近偶然通过《我的视觉日记》认识了一位——王小慧。
王小慧,跨界艺术家。1986年获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,留校后公派赴德国留学,现生活在上海和慕尼黑。
她曾于多国举办过数十次个人作品展,作品被国际著名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。在国内外出版过五十余部画册和书籍,她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是自传《我的视觉日记》,曾获三个文学奖,畅销十余年,再版四十余次。
《我的视觉日记》记录了她旅居德国15年的生活,作为一本根据自己的日记改写的自传,真实、感人,很多人批判这本书里透露出深深的自我的迷恋,但自恋是人类的共性,谁又敢说自己不自恋呢?一个出自传的人,又怎么指望他不自恋呢?我想,一定程度上,我是能够理解这种动机的——想通过自传记录自己的过去,记录曾走过的人生路,让记忆也能被人珍藏。
我对王小慧的第一感觉是,这是位美人,她自然知道自己是位美人,而且符合自己美人标准的美人——“一个真正美的女人是在美之上的,所以她才真美。通常年轻小姑娘是有“态”的,她可以有“姿”甚至有“色”,但姿色会随着年龄消失,而“态”则可以长久保持。” 她是配得上的——有作品、照片为证。
我很好奇这样的女性是如何面对衰老面对名利的,于是搜到了王小慧参加的访谈节目《中国范儿》,怎么说呢,这个节目形式看起来挺“艺术人生”的,基本上把王小慧《我的视觉日记》里的大事都拿出来讲了下(包括车祸丧夫这件事),王小慧一直在嘉宾位置上端坐着,浅浅的微笑,感觉她一直是这样一副端庄、矜持、优雅的样子,眼里带着淡淡的清高和忧伤,表情很克制。在节目里她说自己事业上有点小小的成功,但在婚姻家庭方面很不成功,我想大概还是因为孩子,书里有一段我觉得写到特别动情,在书里她说到过自己有个很深很深的孩子梦,这个执念在丈夫车祸去世后,反反复复的折磨过她,直到她有一天想明白了——“为什么药苦苦追求那空洞的孩子梦?在这种虚幻里悲喜沉浮?”一个人自有一个人的自由和快乐。但如果能事先选择,我想她还是会宁愿少些生活上的幸福,而选择艺术上的成熟。宁要深刻体验,也不要喜悦平淡的。
世上有两种人,一种人有往事,另一种人没有往事,有往事的人爱生命,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,怀着特别的爱意“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”。而我们所看到、听到、经历到的一切,无不转瞬即逝,成为往事,“由于这爱,一个人才会真正用心在看,在听,在生活”,“他们才真正生活”。
我不喜欢可以看到老看到底的生活,喜欢永远的新,永远的变化,永远的已知中的未知,就像这画面,有明有暗,有光亮有阴影,有清楚也有模糊的景象。
我的经历,无论是痛苦或是快乐,都是我最大的财富,也是我创作的源泉。——《我的视觉日记》
节目里她说她很喜欢微博,因为看到那么多人喜欢她让她觉得温暖,于是我又去她的微博看下她的近况——近期的微博泛善可陈,互动也不多,推广自己的画展,发表生活中的感悟,最近还为重庆的房产项目拍摄... 心想可惜了可惜了,女神应该保持高冷保持疏离才好,应该推掉这些应酬这些宣传,像她书中写得那样“不喜欢热闹,许多浮光掠影的欢乐并不能使我感到满足,只是看看别人也被别人看到,热闹一下而已”...
她曾说过:“我的一生就是一场行为艺术”。虽然太近的微博观察让我略有些失望,但还是真诚的祝福她,希望能真正“做一个追求理想的人——做自己想做的和爱做的事;一个自由的人——不做名利的奴隶;一个真实的人——真实地对待自己,真实地对待别人;一个轻松的人——自自然然地生活与处事,随缘自在,随遇而安;一个幸福的人——能够享受今天、享受你所拥有的而不抱怨你没有的”。也希望她活成“明月”一样的女人,启发他人梦想。